更新时间:2025-11-08 04:03:21
What can I hold you with?
I offer you lean streets, desperate sunsets,
the moon of the jagged suburbs.
I offer you the bitterness of a man
who has looked long and long at the lonely moon.
......
I can give you my loneliness, my darkness,
the hunger of my heart;
I am trying to bribe you
with uncertainty, with danger, with defeat.
- Jorge Luis Borges (1934)
一叶知秋。随着黄叶远飞,时间流逝的体感也更加清晰。原以为高考完的时间完全由我掌控,好多的心愿,好多的冀盼应该都可以完成了吧。可光阴就似流沙,拼命抓紧了,却感觉越来越快。每次当我陷进日常的循环里,困在时计的滴答中,似乎是一种本能,我会想起<about time>,会想起好多的lines——For instance, the top from my perspective :
The truth is, I now don’t travel back at all. Not even for the day.
I just try to live every day as if I’ve deliberately come back to this one day.
To enjoy it, as if it was the full final day of my extraordinary, ordinary life.
这是第三次完整的观影体验。一遍一遍地进入每一个角色,一遍一遍地体验每一句台词,<about time>的意义早已逾越了最初吸引我的纯爱片标签。于是,每一次观影变成了一次内心深处的calling。这可能是一部好电影最好的试金石。

这次观影最大的感受就是,极致的浪漫氛围和英伦风情。走在伦敦的夜色里,连风都是暧昧的。浪漫的邂逅,从彼此听到内心的共鸣,地铁站里弹唱着<how long will I love you>的乐队,光是这些意象的简单罗列,罗曼蒂克便成为了具象的实体。海边的宅院,风雨无阻的家庭电影,只想在余生里多跟儿子打几场乒乓的老父亲,不离不弃是family最伟大的温馨。

就算这些关于爱情的、关于家庭的点都已是老生常谈,我还是认为,是这些元素构成了最基础的观影体验。每一个setting都没有刻意的exaggeration,只是normal but touching,正是这样,才让它成为了一部值得让人反复回味的影片。
面对悖论所提出的假想往往是深刻的、哲学的,而time travel正是这样一个值得深思的悖论。这一次的观影,我注意到导演和编剧对于时间旅行的设定进行的补充与丰富,让我得以窥见导演思想更深层的一隅。
爱情,乃至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是时间性的产物。Tom无法通过时间穿越改变曾经的做法而让Charlotte在那个夏天与他在一起,而在两年后Charlotte又对他产生了感情。每一段的人际关系都是差序格局中泛起的“水花”,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哪一段关系是失败的,只有时机不对、地点不对,主角,始终会等到。苦涩,只不过鼓舞。
就算时空穿梭所牵动的蝴蝶效应是非常小的,但穿梭回孩子出生之前,诞下的就会是另一对精子和卵子的结合。第一次,我真正感受到“小概率事件”的内涵。每个人的存在都是一个小概率事件的发生。生命本就无需一再确认,一再寻求自己的独特性,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天下无双。
这一个设定在片尾也做到了精妙的升华。当父亲的故去与孩子的新生相撞,一旦孩子诞下,就再也无法通过时空穿梭的方式让父亲留在人世间。故去与新生,人世间生生不息的根本。想起轩仔concert上一段很有意义的表演——
“大灭绝”,不只是生命的终结与重生。在我们的生命中有很多次的“大灭绝”,是那个灵魂相认的好友的离开,是那些对未来的希望不断落空,是无论如何都追不回的过去的生活。而这些的背后,也同样意味着新生——过去的,就放低啦。背住咁多,点飞呀。
只有張開雙手 你先可以掌握到更重要嘅嘢
——就係你嘅未來啦
小朋友 過去嘅就放低啦
揹住咁多 點飛呀?
出于对英国文化的好奇,我去search了一下男主所代表的lawyer和女主所代表的publisher’s reader这两类人在英国的地位如何。
Lawyer在英国属于精英阶层的代表,但其中junior solicitor的处境却又相当尴尬。最大的特征在于,地位高但生活辛苦。他们工作时间极长(有时一周70小时),几乎没有个人生活。还有着”the walking email machine”/“people who bill by the minute but live by caffeine”的戏称。这个角色的设定,是英国本土文化的体现,也能给英国观众带来更多文化的共鸣感。
此外,对于lawyer这个职业片中也不乏黑色幽默的元素。这些玩笑在英国社会真实存在,比如我看到过的一则”How do you tell if a lawyer is lying?— His lips are moving.”(lol)。这些黑色幽默之中,也有着文化内涵的沉淀,最典型的应该就是英国人自嘲文化和反精英主义的体现。
Publisher’s reader则有着某些相反的性质。在具体招聘广告中,这一职业平均周工作时间写明“working 35 hrs per week”为全职,而薪资水平“likely to start in the region of £19,000 to £27,000 per year.”。
私以为这两个职业的碰撞,自然而然在邂逅中产生了彼此欣赏的点,来源于那些彼此生活中欠缺的。但在我search相关资料的时候,想到的另外一部电影是《花束般的爱情》,如果电影不以温馨为主,或许也会走向“花束般”的那种缺憾美吧。
我又惊叹于导演是如何通过那些日常的小事塑造出“完美父亲”的形象,如何诠释着这段跨越生死、逾越时间界限的父子关系。再回想父亲每次时空穿梭的理由——为了在众人面前表达对家人的爱意,为了在生命最后的时日和儿子多打几场乒乓,为了再跟儿子度过一段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为了再延长这段父子关系的生命。多希望每一位父亲都能把孩子看作上帝的馈赠,用自己的生命陪伴孩子的生命。
任世間怨我壞
可知我只得你
承受我的狂或野
如果让我列出现在最愿意反复观看的电影,我会提名<Titanic>,<Big Fish>,和<About Time>。在closing thoughts里面,我想要与<big fish>结合谈一谈一种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生活态度。
我们终其一生所经历的,所有能被称为“moment”的时刻都是转瞬即逝的。我们在人生中扮演的最重要的角色,是一个storyteller,讲述那些独一无二的故事。人无法踏入同一条河流两次,这是哲学家的悲哀。而无论是<big fish>里的父亲,在自己讲述的故事中生活着另一个人生;还是<about time>里面给出最后的秘方,“enjoy every day as if deliberately come back to that specific time.”,这些电影中的人生哲学都在尝试用审美的方式,用心之科学,突破人生命的边界,创造一种真正的灵魂层面的升华。
无需遗憾每一个当下的决定,或许这也是未来的你穿越回来,为你的未来所能作出的,最好的决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写一写这部剧埋下的伏笔
辣鸡
回魂复仇中的人性烟火
永远是“养成ing”的祖孙三代人
浪浪钉——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
为富贵举大旗
Never be a little wife!
剧情逻辑不通,剧情拖沓垃圾,难看!
强风吹拂、林冲夜奔、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被家暴过的潮汕闽南人应该会感同身受
“一定不要原谅我”
演技真不行
摇摆少女| 一首浪漫的少女群像赞美诗
你很绝望,但你还得活着
轻于鸿毛是cp名!
故事很值得玩味
爱我,但不要向我索要爱;我需要你的爱,但我并不爱真正的你
一部不需要因小众赛道而放宽标准的好剧
近期最火的华语剧来了,性张力直接拉到最满
我也在浪浪山
《新闻女王2》:至暗时刻,才见女王(1-6集,持续更新ing)
